close

年代(民國9年~民國18)
檢視圖片卷睫、嬌艷、櫻桃唇是20年代的時尚

20年代,女性爭取獨立自主,在化妝上反映這種轉變。眼睛及唇涂深色,頭發剪短。當時剛發明了卷睫毛器,故化妝特別強調眼睛。
 


化妝特色
國外的婦女化妝幾乎都以好萊塢影星的造型為模仿對象。此時期為卓別林默片的全盛時代,片中的人物化妝特色是膚色偏白,注重明顯的五官描繪,包括滿滿包覆著眼線、濃而長的假睫毛、暈開的眼影、明顯的鼻影及細薄但上圓的唇,非常注重弧度的表現。當時國內女性的化妝仍著重於表現臉部柔和的神態、暈紅的雙頰及櫻桃小嘴,配合細長且尾部略往上挑的眉型,展現出溫婉之美。與國外誇張式的化妝印象大不相同。


髮型
東西方互相比較,可明顯看出歐美流行風潮深深影響同時期中國婦女的裝扮。民國12年左右,開始流行短髮,一些時髦的女性不再蓄髮挽髻,而將頭髮剪成齊耳的直髮,前額垂覆瀏海。也有人以緞帶束髮,或以珠寶做成的髮箍套在頭上。則大為風行。



年代(民國19年~民國28)


檢視圖片


化妝特色


國內的化妝雖不像國外那般風行,但化妝技法到此時已有進步,重點仍在表現五官的柔美與立體感,除了運用色彩深淺修飾外,描劃的線條多以圓弧形表現女性的婉約之美,而優雅細緻的睫毛及纖細的眉型更是當時的特色。
髮型


此時剛引進燙髮技術,電夾熱燙的波紋非常有規律,燙出來的波浪有強烈的高低感。大都市的時髦女性,不但將頭髮燙成捲髮,更有人大膽的將頭髮染成紅、黃、褐.....等不同顏色,並流行穿高跟鞋,以作為時髦的象徵。



年代(民國29年~民國38)




40年代時興閃亮紅唇及戲劇的眉形。當時正值世界大戰,唇膏的顏色變得更紅,并加入凡士林增加光彩。顴骨成了化妝的重點。


化妝特色


國內由於長期戰亂,整個社會風氣偏向自然樸實,流行特質普遍而言並不十分明顯,連帶地,化妝也符合自然的原則,以自然柔和而彎曲的眉毛為當時化妝的特色,不側重眼線與眼影描繪,但強調唇部線條,表現艷麗而稍豐滿的唇型。整體來看,40年代的美可以說是一種屬於內斂性的性感。


髮型


相對於20、30年代服貼略顯僵硬的髮型,40年代的髮型顯得親和多了,同時也比50年代流行的刮髮來得柔和。



年代(民國39年~民國48)
檢視圖片
 


50年代,女性重視眼部化妝

50年代的化妝以夸張為特點,單是眼部化妝就用了睫毛液、眼紅及眉筆。有些女性甚至戴上了假睫毛,而且唇膏變成了橙色及啞光色。
 


化妝特色


民國46年,原本在日本資生堂化妝品公司擔任高級主管的李進枝先生,自日返台,在臺北市仁愛路成立資生堂化妝品海外的第一個據點。這時台灣地區除了資生堂化妝品公司之外,尚無其他本土化妝品牌,只有少數進口水貨及一些地下工廠製造的產品,化妝品被視為奢侈品,愛美的女性在購買化妝品時大多遮遮掩掩,用報紙包起來,以免被人看見受到譏嘲愛慕虛榮。


此時期的臉部化妝,整體而言,以呈現五官分明的智慧風範為主要訴求。眉毛前粗後細長呈側躺的7字型並稍微高揚,略帶剛強、自信;唇型開始強調加大豐滿;眼部重視上眼線,描劃超過眼頭,眼尾則誇張上揚,再加上濃密的睫毛,勾勒出靈活的眼神。此種化妝特色明顯受到蘇菲亞羅蘭、瑪麗蓮夢露等的影響。流行色彩則以藍、綠、咖啡色為主。


 


檢視圖片睫毛濃密,重視上眼線、眼尾上揚的眼部化妝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09290103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